本帖最后由 小宽 于 2019-1-14 19:35 编辑
波音客机的零部件由全球70个国家的500多家供应商生产,组装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用到600万个零件,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论从事什么事业,想要顺利完成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即使是在手机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也是如此,虽然许多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工厂,但组成手机的零部件何其多,品牌商仍然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那么供应链在一款手机的制造和销售环节中,能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对于一部智能手机来说,最核心的零部件,也是最贵的部分,主要有处理器、闪存、屏幕、摄像头感光元件、指纹识别模块,包括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马达、扬声器、麦克风、LED灯、NFC、电池)等等,也是不容小觑的,对智能手机稍微了解一点的小伙伴都知道,很多AMOLED手机的屏幕都是来自三星的,摄像头感光元件来自索尼,处理器来自高通。这些世界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极大决定了一款手机的生死。
2010年,正是HTC如日中天的时候,HTC推出了旗舰机Desire G7,上市之后销量猛增,这款手机采用的是三星的AMOLED屏幕,而就在刹那之间,三星就停止了对HTC的AMOLED屏幕供应,导致HTC G7的出货一度中断,无奈之时,HTC选择了更换为索尼的LCD屏幕,虽然当时AMOLED屏幕的显示效果也一般般,但在当时确实是稀罕货,突然就碰上了断货+换屏,对于这支爆款旗舰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打击。当年HTC在安卓阵营的地位强到没朋友,三星也看到了来自这个竞争对手的压力,所以果断停止供货。
再举一个近期的例子,那就是魅族的旗舰机16th系列,粉丝们盼了很多年,终于在2018年盼来了高通芯的魅族手机,但问题就是,在16系列发布之后长达两三个月之久的日子里,粉丝们都买不到货,官网和实体店永远都是售罄,倒是一些黄牛在加价出售。有媒体称,魅族迟迟无法出货的原因就在于手机的成本,硬件方面魅族都使用了业界最好的元器件,导致产品成本偏高,而就魅族前些年的销量来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肯定是比不上华为小米这些厂商的,所以为了维持利润的比例不得不采用分批分时段销售的方式,让硬件成本在时间的推移下降下来。
说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锤子,罗永浩曾经发微博说,他承认T1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供应链的原因,1. 我们五个月前发布的时候,是3000块;2. 因为没能处理好生产和供应链的问题,我们用了4个月才解决正常产能,已经错过了数码新品发布后的黄金销售期,赔钱销售 3G,保本销售 4G,是合乎商业逻辑的唯一选择。;3. 作为企业负责人,被围观群众有理或无理地“打脸”,是份内工作。然而在T2生产的时候,锤子再一次遭遇供应链危机,其代工厂深圳中天发布了《关于通知解除劳动的通知》,宣布倒闭,致使T2延期上市。
而说起苹果,则是被称为行业内供应商整合能力最强的一家公司,一直以来,苹果的产品都从不盲目追求好看的参数,而是力争每一个零部件都使用的是最成熟稳定的技术,供应商也是来自该类型部件最顶级的公司。而在iPhone X发布的时候,苹果同样也遇到了供应链的问题,iPhone X所采用的OLED屏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三星能够提供,三星作为目前全球手机出货量最高的公司,不光自己要制造屏幕,还要给iPhone供应屏幕,这就导致了iPhone X曾遭遇产能问题。
尤其是在一家技术公司,因为有优秀的工程师,开发出优秀的产品,才得以生存,但是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办法把质量做好,并且把成本控制合理,再好的产品也没办法在市场上竞争,这就不得不关系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