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一保时捷Taycan车主的遭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该车主方先生的车辆遭遇电池性能下降,无法正常行驶的问题。然而,当地4S店却对“三包”政策置若罔闻,对此情况背后的原因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故障初现
10月9日,方先生的车辆遭遇了电池性能下降和空调运作异常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对车辆日常使用造成干扰。短短两天后,即10月11日,车辆在行驶中发生电气故障并显示错误信息,最终完全无法继续行驶,不得不被拖送至维修厂。这一情况反映出车辆故障的突发性和严重性,给车主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在车主满怀期待等待4S店进行维修之际,却遭遇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对待。
维修过程中,4S店售后揭示了原因。方先生的车辆无法启动,原因在于32号电池模组的电压出现了问题。这一故障直接对车辆行驶造成了影响,必须拆解电池包才能进行维修。这成为了维修的起点,同时也掀起了与4S店的争议。
底板凹陷被指影响维修
在拆解电池底板的过程中,车辆底板出现了三处凹陷。据4S店所述,底板、电池以及冷却液板构成一个整体部件。鉴于底板受损,直接对电池进行维修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检测维修电池之前,必须先消除潜在的外部风险。此外,4S店还指出,由于外部存在破损,不符合保修条款。尽管这种观点看似合理,但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到车主方先生的疑虑。
方先生的车辆故障在质保范围内,按理说应是正常现象。然而,4S店却以底盘凹陷为由,试图将维修费用全数转嫁。这一做法暴露了双方在故障判定及责任划分上的显著差异。
全换电池费用需自费超43万
方先生被告知,4S店提出的最终处理方案是更换整个电池总成,该店认为这是必要的整体配件,并且必须更换以消除所有潜在风险。然而,这一方案涉及的维修费用高达43万元以上,需由方先生自行承担。对于任何车主而言,如此巨大的维修开支无疑是笔巨款,因此方先生对此方案表示无法接受。
方先生之车故障,理应依据“三包”规定妥善处理。然而,他不得不承担高额费用,这一情况引发了对方先生遭遇的质疑。此外,此事件亦暴露了汽车售后服务维修领域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
车主质疑逃避三包责任
方先生在协商过程中强调,冷却水板的凹陷并非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且冷却板即便存在几处凹陷,仍能保持其正常运作。他对此表示合理怀疑,认为广州白云保时捷中心可能以底板问题为幌子,意图规避“三包”服务义务。实际上,车辆无法行驶的根本原因是电池本身的故障,而非底板凹陷等外部因素。
双方经过多次洽谈,却未能达成共识。这一情况反映出该4S店在处理此事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未能妥善解决与客户间的纠纷,且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车主。
车主投诉维权
在这种不公正的境遇中,方先生并未放弃抵抗,而是迅速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他已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交了投诉。这一行为反映出,当车主的权益遭受损害时,他们敢于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抗争。
市场监督与消费者保护组织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消费者需借助有效的投诉途径,方能在面对企业强势时,有望获得公正待遇。
售后维修乱象需重视
此事件不仅涉及车主与4S店之间的争执,亦揭示了当前汽车售后服务维修可能存在的混乱状况。车辆故障时,4S店能否单方面判定故障源于外部因素并拒绝提供“三包”服务?以配件关联为由,要求车主承担额外不合理费用,此做法是否正当?
在这起事件中,保时捷4S店与方先生之间的争议已陷入僵持状态。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接下来将如何应对此事?众多读者,你们是否遭遇过类似的维权难题?我们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发表评论、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