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电动车的辅助驾驶系统成本较高,然而在二手车市场,与之相关的纠纷常常未受到充分关注。近期,一起典型案例的揭露引发了公众对二手电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交易问题的关注。这一问题关联到购车时的信任问题,以及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买车遭遇功能失效
2020年1月23日,江苏发生事件。黄某以24万元购得邓某的电动汽车。不料,仅一个月后,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这对黄某来说,无疑是意外打击。原本喜悦购车,却遭遇不幸。黄某感到受骗,随即展开调查,寻求真相。
黄某在与车企沟通后,才明白这辆车是二手车。这一突如其来的认知对他而言宛如晴天霹雳。在购车过程中,他对此事毫无察觉,而且车辆的历史状况或许已经对他在购车时的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动辅助驾驶订阅情况
汽车制造商随后发布消息,透露首位购买者周某通过分期付款手段购买了自动驾驶辅助设备。他每期需支付1111元,共计38期,总金额将超过442000元。这一数额突显了自动驾驶辅助设备的高昂价格。
在黄某购买车辆时,邓某未向其说明自动辅助驾驶功能需额外支付费用。同样,当周某将车辆转让给邓某时,也未提及这一关键信息。周某在随后的时间里持续缴纳费用,直至第30期,之后便停止了支付。截至目前,仍有8888元的分期款项尚未结清。
车企的关闭措施
周某未进行续费,经车企确认,周某的车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功能已被停用。这一变动导致黄某在购车仅一个月后便失去了使用该功能的能力。
汽车制造商提出,若黄某希望恢复该功能,必须额外支付四万五千元。黄某原本以为购车时已包含该功能,但现需额外付费,此情况令他感到非常不满。
黄某认为被违约
黄某在购车过程中遭遇误导,邓某的行为导致其认为邓某违约。黄某认为,购车款中应包含价值24万元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遗憾的是,他在购车时并未得到关于该系统潜在问题的告知。
他迅速启动了司法程序,向法庭提交了诉讼。他深信法律能够确保公正的裁决,他急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鉴于其投入资金购置的车辆未能获得相应服务,他感受到了自身权益遭受的严重侵害。
法院的审理判定
法院审理过程中强调,电动汽车的智能系统配置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显著左右其购买意愿。在黄某与邓某的交易中,24万元的价格理应涵盖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但黄某无法使用该功能,说明邓某未完全履行合同条款,据此法院判定邓某构成违约。最终,法院判决邓某需向黄某赔偿8888元损失。
最终的协调结果
周某已缴纳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前30期的费用。随后,法院与相关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交流。制造商最终决定,黄某需补足剩余8期的款项,共计8888元,以便恢复该系统的辅助功能。这一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各方的权益。尽管如此,这一事件对消费者和二手车交易市场都提出了警醒。
该事件促使公众深入思考,如何更高效地保护个人权益,在购买二手电动车时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