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智驾飞跃
近期,上汽集团推出的奥迪A5L车型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车型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使得奥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地位迅速提升。在此之前,奥迪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一度落后,但在华为的助力下,有望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华为在市场上销售的高级智能驾驶车辆普遍装备了激光雷达及ADS 3.0算法,该系统可实现“车位至车位”的智能驾驶服务。奥迪A5L预计将于4月底的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同时,一汽奥迪今年推出的所有车型都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
奥迪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尽管2018年与华为达成了自动驾驶的合作,但进展速度较慢。华为的ADS技术不断升级并助力汽车厂商,预计今年将达到L3级自动驾驶水平。与此同时,奥迪曾搁置L3级项目,资源分配较为分散,L2级技术亦未取得明显突破。截至2022年底,A6L车型仅装备了自适应巡航系统。
智驾前沿技术
端到端架构在智能驾驶技术中体现了最新的发展动向。在此之前,人工智能模型主要负责感知任务。然而,现在它们已具备全面处理感知、决策和规划等任务的能力。这一变革显著提高了算法的性能边界,使AI的驾驶行为更贴近人类司机的操作。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使用体验。车辆于停车位上可启动,AI系统全面负责各项操作,涵盖驶出车位、穿越闸机、上公路及最终停入指定车位。此举显示出智能驾驶技术已达到应用领域的尖端水平。
该技术显著提升了使用便捷度。例如,在交通繁忙的停车场,车主无需亲自搜寻停车位或进行复杂的倒车操作,车辆可自动完成这一过程。此外,它还提升了行车安全,因为人工智能驾驶员不会受到疲劳或情绪等人类驾驶员常遇问题的干扰。尽管如此,要使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解决诸如复杂路况适应性和网络稳定性等挑战。
竞品激光雷达搭载情况
华为旗下高端智能驾驶汽车在激光雷达的配置上有所不同。以方程豹豹8为例,其最多可搭载3个激光雷达;而鸿蒙智行系列,包括50万级问界M9,普遍仅装备1个。激光雷达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车辆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通常,配备更多激光雷达的车型能覆盖更广的探测范围,并实现更高的探测精度。然而,增加激光雷达的数量也会相应提升成本和能源消耗。
汽车制造商根据其市场定位和成本考量来决定激光雷达的配置数量。若车辆配备的激光雷达数量较少,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算法来弥补感知能力的不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的配置方案有望发生变化。预计届时,更多车型将配备更多的激光雷达,以提升智能驾驶的性能。
奥迪转型困境
奥迪在向电动化和智能驾驶方向转变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数据显示,2024年,其纯电动车销量为16.4万辆,同比去年减少了8%。这一销量占比不足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奥迪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发展策略经历了变动,先前曾聚焦于L3级别的研发,然而到了2019年末,公司取消了该项目的推进,并将研发资源分散投入到了L2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探索中。然而,这一战略调整并未如预期般带来显著成果。
奥迪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未能明显领先,主要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以A6L为例,在L2级别仅配备了基础的自适应巡航系统;而在L4级别,尽管2021年已进行公开道路测试,但测试里程仅有6.5公里,与竞争对手相比,难以全面抗衡。此外,奥迪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其他品牌所蚕食。
BBA智驾布局差异
奔驰、宝马、奥迪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各具特色。奔驰在中国的研究团队已超2000人,他们凭借中国团队的创新能力,推出了一种无需图像识别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去年在上海进行了首度亮相,然而,关于量产及全面推广的确切时间表尚未公布。奔驰强调在中国本土开展研发工作,旨在发挥中国市场的优势,以提升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力。
今年初,宝马公司宣布了生产装备V2X技术模块的全新宝马5系计划,这一举措旨在增强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公司还重申,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并与中国的创新资源展开合作。宝马着重于通过新技术对现有车型进行智能驾驶性能的升级,而奥迪则选择与华为合作,引入其智能驾驶技术,以寻求进一步的突破。
智驾市场风向
豪华品牌如BBA等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增资力度加大,比亚迪等企业正力推“全民智驾”概念。这一动向在中国市场尤为显著,智能驾驶技术显然正成为汽车业竞争的核心。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安全与便捷的驾驶体验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剧烈,制造商需在智能驾驶技术、成本控制和安全措施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配备高端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可供选择。请问您对哪个品牌的智能驾驶技术突破最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