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启动大会暨首届共富乡村论坛在广州举行。

从乡村CEO到兴乡青年 “百千万”年轻人点燃乡村经营人才“火种”  第1张

12月4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启动仪式现场。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这既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乡村经营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系统性、规模化的创新升级。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贺璐璐,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杜太生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青年兴乡计划培养三类人群

“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不是原来户籍意义上的农业人口的总称,而是以分工分业为基础的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化农村劳动者的总称谓。”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顾问委员、浙江省委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专家顾益康说。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工分业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化,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一代的新农人、新匠人、新商人和新头雁,政府则要在教育培训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让所有农村劳动者都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面对“如何培育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的命题,顾益康做了解答,而培育计划的初衷也与此不谋而合。

据介绍,为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团广东省委、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培育计划将以服务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面向三类人群:一是有志于回到乡村、服务乡村、愿意带领村民致富的广东在校大学生;二是已经在广东乡村发展的村庄合作社青年骨干、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村干部、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三是近年来团省委组织开展的各类乡村振兴服务项目优秀青年代表。

“培育计划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培育的模式,能够形成兴乡人才成长成才的合力。希望通过乡村经营性人才的系统化培育,探索广东省、市、县各级可复制的进阶式青年培育创新方案,让更多青年成为助推广东县域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共青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当前广东省县域急缺的经营性人才,培育计划将分阶段、递进式、体系化进行。肖黎明表示,此次启动的培育计划,培养群体从已投身乡村的青年扩展到更广泛的青年群体,核心做法同样是“百千万”:“万”是线上班培训一万名青年,让他们具备乡村经营基本认知,组成青年兴乡预备队;“千”是普及班培训一千名青年,让他们具备乡村经营基本能力,组成青年兴乡突击队;“百”是高级班培训一百名青年,选择已投身乡村的青年优秀群体,通过高级培训,组成青年兴乡先锋队,重点打造青年兴乡的示范典型。

系统化创新性支持青年兴乡

“培育计划既是为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探索创新抓手,也是乡村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规模化创新升级。希望通过培育计划的实施,鼓励更多青年下乡返乡、振兴乡村,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提供助力。”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表示。

如何对这10000多人进行培养?中国农业大学—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简称乡村CEO计划),其中包括丰富的导师资源、课程体系、基地资源及平台资源等,将为青年兴乡计划提供能力和资源支持。

“乡村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但是经营乡村需要职业经理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在主旨发言中说,“培养如何经营乡村人才是非常难的事情,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开一个网课,就可以经营乡村。腾讯做了一件非常难的事,难而正确的事。”

据统计,截至目前,腾讯与政府、高校等持续共创,已将乡村CEO培养的有关经验做法推广到重庆、云南、广西、浙江、广东等省市的125个县。

此次培育计划发起后,也将开发广东青年兴乡的数字化学习交流平台小程序,助力青年阶梯式成长。

年轻人像火种点燃乡村希望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懂乡村、会经营、为村集体服务的乡村CEO扎根乡村。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一批批青年创业兴乡人才正积极投身乡村。

在大会上,来自广东、四川、广西等地的5位兴乡青年和乡村CEO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青年黄金,放弃在“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带着一群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乡亲,开始发展无花果产业,期间遇到诸多困难,险些失败,幸运的是他在关键时刻参加了乡村CEO计划,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公司一起形成只做加工和销售的联合体。现在他们的联合体已经成为家乡的明星企业。

曾在深圳衣食无忧的杨紫锋,如今在云南农村种茶树、做茶叶。在外拼搏10余年,从服务员做到店长的蒙艳辽重新回到家乡的大山中,组建了“马海小嫂子艺术团”;长期扎根乡村的丁球凤,和团队一起带领村民,将原先不起眼的小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从小受外公影响痴迷于化橘红的廖志略,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成为当地化橘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讲述了自己的返乡动机,道出很多返乡青年的心声:“我在网上曾看到这么一段话: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正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们贫困的家乡。”

更多像黄金、杨紫锋这样有着现代管理经验与乡土情结的年轻人,像一粒粒火种,在乡村慢慢“点燃”,并形成星火之势。

多方协作助力共富乡村建设

“真正让农民参与进来,变成发展的主角,并且能够经营和受益,从农村的发展中受益,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在会上分享了《乡村职业经理人与共富乡村实践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多主体合力”与“数字化赋能”是实现乡村共富的有效机制。

他带领的北京大学乡村经理人研究课题组对浙江、重庆、广西等地的七个村庄调研后发现,多样化的共建主体为乡村经营提供了新动能。各村庄在其整体规划、建设、运营的不同阶段,均体现出了多主体配合的发展模式,而专业性经营人才在多方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总体上可以看到这七个村都引进乡村职业经理人进行乡村经营。”

邱泽奇认为:“共富的探索存在多阶段性和多主体性,但是有一个核心就是农民的主角性,经营的模式也有多样性,但是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需要盘活现有资产,并且进行多样化的经营,最终需要有共同利益分配机制。”

据了解,在近两年共富乡村建设实践中,腾讯逐步形成了一套“机制+人才+数字化”的内生型系统化共富乡村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内生型”,通过对乡村经营人才培养,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是“系统化”,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创、腾讯助力”的工作原则,各种力量形成合力。第三是“共富乡村”,即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让农民成为自己资源和劳动的受益主体。第四是“解决方案”,即项目的目标,是要让这个方案在广大乡村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

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分享了“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项目经验。她表示,从清远的实施效果看,乡村振兴最有规模、有力度,能扎实落地的市场化抓手就是小微企业。然而小微企业缺技术、缺人才,需要各方帮扶。接下来,广东省职教城(清远)6所高职和中职院校计划有1000名职校学生,将按产业分类与200个乡村小微企业和专家团队建成一体化的团队,深度参与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