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有一台车,在实际驾驶中,百公里要烧掉 18 升油,您猜这车是多大排量?

不出意外应该是 12 缸 6.0T 涡轮增压。最不济,也得是六缸 3.0T 高功率,确实不能再小了。

那,假如答案是:四缸 1.5T 涡轮增压呢。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1张

???

相信大家听到“四缸 1.5T ”这个答案时的第一反应,大概率和我一样:离谱。

我们来做个幼儿园级水准的算术题:按照 92 号汽油 7.88 元/升的价格计算,百公里 18 个油,意味着平均一公里就要花掉 1.4 元。一天开 50 公里,光油费就要 70 元。

虽然这点钱不足以在上海吃一顿午间简餐,但足以应付中国绝大部分三口之家一天的伙食费。

等等,这么昂贵的价格,还是当下这个“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变”时代,人人口中都在大谈特谈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用车成本吗?

肯定不是。

但现实的魔幻就在于,最近有一位“车评人”在对比亚迪方程豹 5 进行所谓的“油耗实测”时,将这台 2023 年下线的新能源车,开出了大排量老旧燃油车都相当罕见的百公里 18、19 个油耗。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2张

直接让比亚迪——这个全世界新能源领域最激进的汽车公司,原地掉头。

对比亚迪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你可以吐槽比亚迪的设计、质量、做工、噪音、车机、产能等很多事,但唯独不能吐槽比亚迪两件事:

第一是价格。

第二是油耗。

事出反常必有妖。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术探讨之《我的汽油,去哪儿了?》

双 C 认证?

根据公开信息还原,这件事大体上是这样的:

一位抖音号名为“大秦军陕团”的车评人(真名:姚卫强),发布了一段自己拍摄的比亚迪方程豹豹 5 实际道路测试视频,结果显示,豹 5 的高速百公里油耗高达 18 至 19 升。该实测数据与方程豹给出的官方馈电油耗百公里 7.8 升,相距甚远。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3张

很快,方程豹发布官方声明称:应警方调取“2023.11.28 姚某涉嫌驾驶机动车超速”一案证据需求,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数据显示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整段高速行驶过程中,有3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80公里/小时,有6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70公里/小时;

2. 在整段高速行驶过程中,车速120-140公里/小时区间占比超过37%,车速140-160公里/小时区间占比超过46%,车速超160公里/小时占比超过4%;

3. 发现在高速部分路段出现异常停车时间。

稍加计算便可得知,该测试全程有 37%+46%+4%=87% 的比例,处于超速范围。只有 13% 是在限速 120 公里/小时以内开的。

即便按照 132 公里/小时,这个不扣分不罚款的限速上限计算,也至少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处于超速范围。况且,部分路段的限速是在 100 公里/小时以内。

同时,根据方程豹公布的车速曲线,这台车在高速上不仅速度上超越常人。在驾驶技术上,也绝非等闲之辈,经常有一脚油门到底,一脚刹车到底这样,普通人开一辈子车,都不会有的极限操作。

不过,当你知道姚卫强“长城汽车旗下硬派越野品牌坦克沙漠学院院长”的身份之后,就会觉得之前这些操作,对“姚队”来说,只能算是日常。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4张

看到车速曲线后,很多方程豹的既有用户和潜在用户,都对“姚队”自费测试豹 5 在极限工况下的表现这件事表示了感谢。

要知道,一台自重接近三吨,方盒子造型的硬派越野车,在空调 30℃,载 3 人,开窗,且大多数时间车速超过 140 公里/小时的情况下,既没有失速,也没有侧翻,这是很多价格更昂贵的外国车,都达不到的境界。

应该说,豹 5 是第一台经过“双 C 认证”,即国家强制安全官方 C 认证和长城汽车民间 C 认证的比亚迪车型。

抛开这帮有大智慧、大格局的“致谢人群”外,绝大多数普通人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姚队”涉嫌危险驾驶和“恶意抹黑比亚迪”上。

但,事情再次发生了“反转”:

12 月 4 日,“姚队”发布视频称,自己已经主动联系了当地交管部门,交管部门针对自己 11 月 28 日从渭南行驶至乌海,在 110 国道乌海南绕城处因限速 80 实际车速 103 作出了批评教育,并进行了 200 元 3 分的处理决定。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5张

表面看来,这与方程豹官方公布的 3 个时间段,“姚队”车速超过 180 公里/小时的数据,有“明显”出入。

但事实上,当地交管部门只处理了“姚队”在辖区范围内国道上的超速行为,并未对他在辖区范围外高速上的超速行为给出任何处理决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该混为一谈。

其实,“姚队”想自证清白,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放出豹 5 行车记录仪中存储的自己在高速上驾驶行为的全程视频就行了。但凡方程豹公布的速度曲线存在半点不符合事实,“姚队”可以立马去起诉。

截至 12 月 6 日,尚未有第二个交管部门对“姚队”的行为,给出处理决定。

硬派都是油老虎?

在关注事态进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件更有意义的技术讨论,那就是:

“硬派越野车,都是油老虎”这个汽车行业存续了太多年的刻板印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被破除。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别说“硬派”,光是看到“越野车”三个字,都能瞬间联想起自己在买了车后,被加油站掏空钱包时的窘迫。

这很合理。我随手在小熊油耗上,找了几台硬派越野车的长期油耗数据,发现这些挂着“地表最强全地形怪兽”标签的车,就吞金能力来说,也是“怪兽级”的:

Jeep 进口大切诺基,5.7L 326马力 V8 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范围:14.38 ~ 19.62 升;

北京 BJ 80,3.0T 280马力 V6 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范围:12.55 ~ 17.85 升;

大众途锐,4.2L 350马力 V8 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范围:13.98 ~ 18.67 升;

丰田普拉多,4.0L 243马力 V6 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范围:12.33 ~ 16.41 升;

路虎卫士,3.0T 400马力 L6 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范围:11.92 ~ 15.72 升;

但,当电能开始接管硬派越野车的动力掌控权时,之前“怪兽级”的油耗,不仅有了松动,还开始出现变成“小绵羊”的趋势。

比如 Jeep 牧马人,燃油版油耗为百公里 9.4 升,插电混动版本在带电状态下的百公里油耗只有 4.7 升,插混版的燃油经济性,明显高于燃油车型。此次事件的主角方程豹豹 5,也是典型案例。

作为一台系统综合功率 687 马力的越野车,官方馈电油耗百公里只有 7.8 升,懂车帝冬测的结果是百公里 7.41 升。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6张

在新能源时代下,硬派越野车的能力,依然是“老虎”,但不是“油老虎”。除了显著降低油耗外,电能的进入,还补强了纯燃油硬派越野车的三个短板:

首先,是重心。

电池包本身的重量就不轻(牧马人插混版本采用的 17度三元锂电池,自身重量就接近 85 公斤),再加上电机,整体布局在车辆后部,与位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互相角力,使整车前后重量平衡,重心处于低位。纯燃油硬派越野车的发动机位于前部,很容易造成重心过于靠前,增加翻车几率。

其次,是扭矩输出。

我们知道,纯燃油硬派越野车的发动机必须在特定转速区间内,才能输出峰值扭矩,脱困时,得先把发动机转速提上来,再考虑后面的事。但电机不一样,在非常低的转速区间,就能输出全部扭矩,且反应速度极快,根本不需要任何“等待”,车就已经从坑里把自己刨出来了。

最后,是相比纯电越野车,更安心。

越野路况复杂,起伏大、坡道多,且大多在荒山野岭,人迹罕至,一旦没电,纯电车寸步难行。插电越野车可油可电,基本消除了越野时的里程焦虑。此外,由于多了电池,新能源越野车普遍配有对外放电功能,可以为外接电子设备(照明、取暖、烹调、驱蚊等)供电,更符合“越野”的场景需求。

隐私,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豹 5 事件中,除了超速和油耗外,还有一个被大家频繁提起的名词:隐私。

许多人认为,方程豹在没有征得车主同意的前提下,直接对外公布了这台车的运行数据,让车主近乎裸奔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很没有安全感。

其实,只要你仔细地看过这组运行数据,就会发现方程豹只公布了车速和时间,对敏感信息,如车架号、地理位置、车主全名等,都采取了脱敏动作。

而且,方程豹在声明开头,就表明态度:自己是应警方调取“2023.11.28 姚某涉嫌驾驶机动车超速”一案证据需求,才查阅用户数据的。

所以,整件事的发展顺序是:姚发视频→网友发现姚超速→网友在评论区大量@交警举报→交警要求方程豹调数据。

而不是姚发视频→方程豹主动调数据→方程豹向交警举报。

真正侵犯用户隐私的案例,下面这三个,算是典型:

第一个,来自风头正劲的美国特斯拉。

今年 4 月,九名已离职的特斯拉员工透露,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特斯拉员工在内部聊天系统中私下分享了大量由车主汽车摄像头记录的敏感图像和视频,其中一些内容极度侵犯了用户隐私。

比如一位男子赤身裸体接近车辆;一辆特斯拉汽车在住宅区高速行驶,撞飞了一名骑自行车的孩子。

甚至,连老板马斯克私人车库里的莲花跑车,也被自家车的摄像头拍到。

第二个,来自半热不凉的中国高合。

2022年,一位高合车主发现自己在车辆自带的行车记录仪界面,通过点击“汽车发射WIFI”功能图标,就能看到全国范围内同款车型的车主列表。

点击任意一位车主的名称,短暂的加载缓冲后,其他车主行车记录仪的画面就投射到了自己的车上。其他车主的头像、昵称和距离等信息一目了然,未做任何脱敏处理,且车辆处于下电状态时,摄像头依然工作,提供联网实时画面。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7张

第三个,来自已经凉透了的中国威马。

2021年,威马汽车发布《中国新能源车主图鉴》,通过分析车主驾驶行为、智能体验偏好及用户形象特征等大数据,展现全国各地威马车主的形象。

数据颗粒度之细,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摘录几条:

57%的上海车主每天开启香氛系统,平均使用时长近1小时;97.35%的北京车主加装电加温系统;67.2%的黑龙江车主选配红色外观;58.1%的河北省车主一个人开车;56.8%四川省的车主副驾驶有人。

对新能源汽车隐私这件事,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 2016 年发布的GB/T 32960.1-2016《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中,有过规定:

车企将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状态、充电状态、系统运行状态等动态信息,先发送到企业平台,再由企业平台上传至政府或指定机构建立的公共平台,使政府可以直接监管到终端产品的状态。

车企实时上传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数据、驱动电机数据、燃料电池数据、发动机数据、车辆位置数据、极值数据、报警数据等信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GB/T 32960.3-2016)。如果是私家车,不需要上传车辆位置数据,避免侵犯车主隐私。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8张

这样的数据索取需求,对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来说,是可接受的范围。

而且,全世界每一家车企,无一例外,都会对脱敏后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研究,不然后续产品的提升与完善,都是空中楼阁。

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数据分享,就没有可以协同的经济活动。

正如哈耶克所说,“经济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利用好分散在个人手中的信息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在决策场景中所必需的知识,从来不是以整体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不完整、甚至经常矛盾的方式散落在不同个体手中。”

而且,基于大量研究发现,全球用户普遍存在着一种令人困惑不已的“打脸”现象:

隐私悖论。

即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环境,大家都会在口头上表示,自己非常在意隐私。但在实际行动中,只需很小的经济补偿,许多人就会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

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一小块比萨,就足以让大多数参与实验的人,主动提供自己和朋友们的电邮地址。

《数字时代的数据和隐私》报告则展现了中国用户对待隐私的态度:面对数据要求时,75% 的情况下,用户会选择授权信息。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既然自己不后悔把数据授权分享出去,怎么车企依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公布脱敏数据,一下子就想起这回事,急着跳出来,维护早就主动让渡的“隐私权”了?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9张

那啥不那啥啊。

写在最后

方程豹豹 5 事件后,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上,慷慨激昂了一番:在很多场景下,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经常被花样百出的恶心和针对,种种恶劣行径,不胜枚举。

他认为,中国车企不应卷低下限,而要卷技术,卷产品,卷服务。口水战,既无助于行业,也不利于自身。

无独有偶,上个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上,也对当前汽车行业水军乱象,进行过一番批评:

开长城的超速了、关比亚迪什么事  第10张

网络水军非常没底线非常肮脏,好多车他们带节奏。我们的友商,确实掌握了互联网传播逻辑,确实比我们技高一筹,什么奥迪买他的动力、丰田买他的技术、上多少投资等。

听听,听听,两位大佬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很多方面,都还没“在一起”。但在“水军”这件事上,已经“在一起”很久了。

不然,怎么说出来的话,一模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