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任务规划
2月21日,快科技发布消息,天问二号任务包含了一系列繁复的操作,如对2016HO3小行星的伴随、采样和返回,以及对主带彗星311P的伴随飞行和探测。这次任务标志着天问二号即将开启一段穿越约3.2亿公里太空的旅程,历时7年,旨在探索这颗神秘天体。此次探测器的远征承载着揭开311P神秘面纱的关键科学任务。
彗星发现历程
2013年,Pan-STARRS望远镜取得显著成就。望远镜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关键小行星带中,成功捕捉到一颗携带多条尘埃尾、形似彗星的小型天体。这一现象在该干燥区域极为罕见。通过进一步的精确观测,发现该天体不仅拥有稳定的轨道,而且持续排放尘埃。这一发现导致其被正式命名为311P(311P/Pan- STARRS),从而成为人类已知的第七颗主带彗星。其独特的形态特别引人注目。
彗星轨道参数
311P位于小行星带内部,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15亿公里。当地球与311P最接近时,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3亿公里。311P的平均轨道速度达到17.9千米每秒,其轨道周期为3.238个地球年。这颗小行星独特的轨道位置在太阳系中极为罕见,对于探究太阳系内物质分布及其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天问二号前往该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彗星喷发奇观
2013年的观测资料显示,311P彗星所经历的尘埃喷射活动持续超过五个月。每次喷射都如同喷泉般,将数万吨尘埃送入太空。在太阳风的推动下,这些尘埃逐渐形成了六条螺旋状的尾迹。截至7月10日,研究人员捕捉到了彗星旋转不稳定的画面,并证实了其存在六条显著的彗尾。学术界对此现象感到极为惊讶,并且这一情况也是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展探测活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打破传统认知
传统观点认为,彗星主要源自太阳系边界的柯伊伯带或奥尔特星云。这些彗星含有大量冰质成分。当它们接近太阳,冰质便会升华形成彗尾。然而,311P彗星却位于小行星带,该区域靠近太阳,辐射强烈,气候干燥且炎热。这样的环境条件通常被认为不利于冰等物质的保存。这一现象对天文学家的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
遗留未解之谜
311P引发了一系列待解之谜,包括尘埃中是否含有水分子、喷发能量来源、六尾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富含水冰的天体是否普遍存在。若小行星带确有水冰,地球海洋的起源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天问二号每次的数据传输都可能对人类对太阳系演化的理解带来新的改变。
主带彗星311P的神秘面纱引人深思,天问二号有望揭示诸多谜题。我们期待您的见解,同时,敬请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