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201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了额外关税。随后,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总金额锐减340亿美元,降幅高达8%。进入今年2月,特朗普总统废除了“小包裹免税”措施。此举对SHEIN等跨境电商在美国的运营及模式造成了不利影响。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若该政策得以全面执行,预计将导致跨境快速时尚企业的物流费用上升约30%。
东南亚产业落地情况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伟星股份、华孚时尚、百隆东方等众多上市公司已在越南及东南亚多国展开产业布局。这些公司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他们在越南建立工业园区是为了加强服饰品牌的综合支持,并计划提高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17.8%。在此背景下,65%的投资份额流向了东南亚。
供应链全球化重组
这不仅仅是产业地点的变动,更是全球供应链的一次整体调整。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正在打造一种新的产业网络结构,即“中国总部+海外制造基地+全球销售网络”。以SHEIN为例,其在越南设立了信息技术团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旨在将我国成熟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复制到国际市场。供应商们指出,相较于国内工厂,越南工厂的交货周期平均减少了2至3天。
越南纺织业的短板
越南在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其纺织业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大量关键设备配件,这一现象引发了风险加剧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一位行业专家指出,中国服装业经过40年的积累,已形成了深厚的产业链,这种深度在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简单模仿。目前,越南服装业的本土化程度不足一半。与此同时,广州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企业海外产业链举措
申洲国际已在越南建立了垂直整合的制造设施,雅戈尔则在柬埔寨投入12亿美元打造纺织工业园区,旨在将整个产业链迁至海外。SHEIN推出的数字化战略富有创新色彩,其自主研发的灵活供应链系统已与越南工厂实现对接,旨在借助数字技术来弥补产业配套的不足。
国内产业支持政策
广州市近期颁布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文件。该文件规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资金总额达到50亿元。该措施旨在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并鼓励企业依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境外设立仓储中心。纺织服装业应主动参与“双循环”经济框架,协调本地产业升级、国内产业转移及全球市场拓展三者间的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具备更强风险抵抗力的产业联盟。
美国对关税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供应链结构的变动,正促使中国服装业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对于这些企业能否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实现突破,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