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之后,上汽大通亦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10%。2025年,汽车行业以“成本竞争”为主流趋势,此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并非企业单纯追求降低成本,其背后所引发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锁效应,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
上汽大通的降本目标
上汽大通正邀请供应商协作推进成本削减计划,旨在降低成本10%。面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上汽大通期望借此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此举显示出企业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上汽大通的做法并非特例,而是当前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众多汽车企业正承受成本压力,纷纷尝试通过控制供应链成本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上汽大通的做法并无不妥,企业生存发展需要降低成本,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但这一举措对汽车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而言。
汽车价格战可能再临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价格战有可能重现,甚至可能提前爆发。这一预测源于目前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将降价压力转嫁给上游供应商的现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汽车企业普遍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企业一旦启动降低成本的策略,即发起价格战,其他竞争对手通常也会效仿。目前,上汽大通等公司向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这或许只是价格战正式爆发前的预兆。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将导致行业格局发生连锁反应,对各方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供应商的不良应对措施
根据对汽车供应链的调研,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成本压力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简化工艺、以次代优、使用回收材料等。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维持生存并满足整车厂降低成本的需求,不得不采取这些措施。
部分汽车制造商在价格和生产效率的考量下,于质量检验和接收阶段放宽了标准,致使存在问题的产品进入市场。此举不仅损害了产品质量和汽车整体安全,亦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整车制造商,均未履行其应尽的责任。
供应商的常规降本手段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波及供应商,迫使后者必须实施成本削减策略,否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常见的降本手段包括减少人力开支和降低材料品质。以节约电力为例,部分供应商选择白天停工、夜间生产。这些成本降低措施虽能在短期内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但效果有限。
然而,持续采取此类做法,将干扰企业的常规生产和长远规划。此外,这些策略无疑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对汽车的整体安全性带来不利后果,消费者将不断陷入恶性循环。
整车厂对供应商的策略
以比亚迪为例,据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商透露,汽车制造商对供应商采取的策略给后者带来了显著压力。例如,同一零部件由多家供应商生产,且比价周期被显著缩短。原本的半年或一年一度的比价周期,现缩短至每三个月一次。在此背景下,报价较高的供应商往往会被淘汰。
整车厂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表现出持续加压的趋势。同时,它们还在不断拉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这种做法导致供应商承受的财务压力加剧。这种上下游企业间的不和谐关系,对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
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汽车行业正经历“成本压缩”的热潮,然而这一趋势引发的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各方需谨慎应对其影响。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必须确保汽车产品质量保持稳定,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并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读者们,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成本削减的风潮,其中涌现出诸多问题。对此,政府是否应制定政策来实施规范与指导?我们期待各位的热议、点赞及文章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