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行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减,中国汽车2025年的价格战走向备受瞩目。车企生存压力增大,价格战的影响波及广泛,这一议题引起了车企、消费者及整个行业的广泛关注。

现存利润与价格战的矛盾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1张

当前汽车行业盈利空间有限。2024年,此阶段,过往的价格战已显著减少了利润。据数据表明,众多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普遍偏低。尽管如此,市场竞争并未减弱,新兴与传统车企仍在激烈争夺市场份额。此外,部分新兴品牌为开拓市场,不得不借助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从而引发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汽车制造商面临困境,若要实现盈利,便不能过度降价;若不降价,又难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消费者通常偏好较低的价格,然而,若汽车制造商因低价策略而牺牲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将遭受损害。因此,必须在低价策略与产品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然而,在利润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平衡尤为艰难。

体系力决定生存能力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2张

当前,资金对于汽车制造商维持竞争力已显不足。展望至2025年,企业体系的综合实力,这一体现企业硬实力的关键因素,将决定车企的存亡。部分具备强大体系力的车企,例如某些大型合资企业,它们拥有从研发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面体系。与此同时,新兴的自主车企和新兴势力,在构建企业体系力方面仍在持续探索中。

在燃油汽车时代,众多大型企业能够迅速调整其产业链布局以适应新能源转型,这体现了其强大的体系能力。相比之下,一些小型车企由于体系能力不足,在市场波动面前往往难以生存。2024年,一些小型品牌车企未能有效构建体系力,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空闲产能的双面性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3张

车企理论上需承担空闲产能的负担。众多车企存在未充分利用的生产线,这些未被使用的产能相当于未被有效利用的资源。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这等同于资金的闲置。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空闲产能为部分车企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例如,一些新入市场的车企通过利用这些空闲产能进行组装生产,从而减少了初期投入的成本。

部分闲置生产能力推动了众多汽车制造商加入竞争。据调查,2024年,众多新晋车企正是依靠这些闲置产能启动了它们的业务。不过,这也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由于市场在一定时间内规模固定,参与者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程度。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4张

品牌数量对价格战的推动

近期,多家汽车制造商陆续创立了子品牌或合作品牌。据不完全数据,2020至2024年间,已有超过十家车企推出了新的品牌。这些新品牌的涌现,尤其在乘用车市场,导致了品牌数量过剩的问题。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5张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6张

新设立的子品牌常采取低价策略以争取市场份额。在5至30万元的市场区间内,众多新品牌产品琳琅满目。尽管传统合资企业在20万元以上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低价竞争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它们不得不对定价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行业变革下的价格战趋势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7张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8张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而智能化转型尚未启动,行业竞争格局尚不明朗。众多汽车制造商正致力于巩固新能源技术的成果,同时也在积极筹划智能汽车的布局。在这一进程中,各企业都在激烈争夺市场份额。何小鹏预计,2025年1月可能会再次爆发价格战。观察企业目前的动态,这一预测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9张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10张

汽车制造商为争夺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策略,同时持续研发新技术和产品以增强竞争力。一些企业加速产品开发进程,通过推出新车型来实现价格上的间接下调。例如,某家知名国内汽车制造商推出的无息贷款销售政策颇受欢迎,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该政策范围。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11张

智驾技术与价格战的联系

主机厂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不仅要迎头赶上,还需确保技术应用于实际车辆。近期,诸如从高度依赖高精度地图转向轻量级或无图导航,以及端到端技术的兴起,成为行业新趋势。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这涉及如何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对于售价20万元以上的车型,具备足够的预算来适配相应的计算能力,从而实现更优的智能驾驶性能。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12张

汽车制造商需在智能驾驶功能与成本控制间做出抉择。若过度投资于智能驾驶导致成本上升,可能会削弱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若仅靠价格优势而缺乏智能驾驶技术优势,同样难以吸引顾客。

请问您如何看待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可能引发的降价竞争,对国际汽车领域可能带来的后果?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请为本文点赞并予以分享。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双增背后,利润为何逆势下滑?  第1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