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快科技报道,中国联通推出重要策略。该公司的研究院与江苏联通及蓝星光域共同完成了研发设备成果的实地审查。此举标志着一项新业务领域的进展。
现场部署与业务开通
中国联通在此次现场部署中,选择了跨湖1.5公里距离的岛屿,搭建了10GPON网络空间回传,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条自由空间光承载业务已成功开通。这一事件在中国联通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预计将对未来业务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它突破了传统业务部署的局限,引领了通信模式的创新探索。此业务对特定区域网络覆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业务推广得以实现,得益于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坚实基础。该技术具备显著特点,能够通过大气传输数据,融合了光纤通信的波段宽度、微波通信的灵活性以及高带宽性能,且无需依赖物理介质。针对那些铺设物理介质存在难题的区域,这项技术提供了理想的替代选择。
高标准测试情况
在此项目实施中,依照ITU - T所设定的标准波长,实现了空间传输的规范化。在发送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码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10Gbps速率的无丢包传输,且误码率达到了零。这一结果充分展示了数据传输的极高稳定性。对于联通而言,这一高标准测试成果有助于确保其业务的高质量运行。
在开展10GPON业务的实际测试中,利用三个终端(网卡最高支持1000Mbps)进行同时连接,测得的下行网速分别为938Mbps、996Mbps和985Mbps,单条线路的下行速度比原有的微波传输提高了50%。这一成果预示着大众用户网络体验的显著提升空间,更快的速度将带来更优质的网络体验,无论是观看高清视频还是传输大文件等。
业务验证时长及稳定性
业务启动后,验证阶段持续10小时。在此期间,气温波动导致的大气波动和湖面湍流虽带来挑战,但并未引发断联。这一结果彰显了业务的高稳定性,即便在多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行。这对未来业务的拓展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稳定性对于众多依赖网络运营的企业及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对网络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在线办公工具和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系统。
验收天气与损耗情况
验收日当天,尽管能见度较好且伴有轻微雾气,但依据12dBm的发射功率与-14dBm的接收功率,链路在当日气象条件下的损耗估算约为20dB。在此距离范围内,链路具备充足的功率余量,足以应对更恶劣的天气状况。这一数据反映出链路具备较强的储备能力,即便在更差的天气条件下,也有可能确保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在偏远山区或气候多变的区域,该特性对于抵御恶劣气候条件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有效减少了因天气因素引起的网络服务中断的可能性。
激光端机的领先技术
激光终端设备运用了前沿的跟踪捕捉及定位技术,确保从启动至稳定连接并开始传输业务,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这一效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此举确保了业务启动的迅速性。快速建立连接不仅有助于降低时间成本,而且对提升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应对紧急网络需求均具有积极作用。
在诸如某些大型活动场景等临时需求网络搭建支援的情况下,该快速建链技术能够迅速满足相关需求。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价值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具有重大价值。其通信速度极快,传输效率高,带宽广阔,且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此,它成为实现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网络通信的理想方案。此外,该技术能有效攻克“最后一公里”的通信难题。对于众多基层地区及新建网络覆盖区域,它能实现更全面、高效的网络覆盖,从而缩小数字差距。
这项技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显著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它将改善偏远地区儿童的在线学习条件,促进农村电商的繁荣,并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关于中国联通新推出的服务,您如何看待?此业务是否可能改善您的网络使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