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暴跌现状
2月14日,快科技报道,DRAM内存价格呈现加速下降趋势。终端市场需求减弱,同时中国买家加大了对国产DRAM的采购力度,导致价格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大降幅。在今年的1月份,DDR4 8GB的批发价格约为1.75美元每片,4GB产品约为1.34美元每片,与上个月相比均下跌了6%,这一变化充分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冷淡。
价格下跌的周期已经较长。连续五个月出现价格下滑,其中8GB产品自2023年3月起经历了最大降幅,4GB产品则自2023年4月起面临最严峻的降价。这些数据充分表明,DRAM内存目前正经历持续的降价趋势。
市场供需失衡
全球DRAM市场的供需格局正经历重大调整。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等全球前三大DRAM制造商,以及中国台湾的南亚科和华邦电等,其收入中中国市场所占比例介于20%至40%之间。近期,中国买家在海外采购量有所下降,转而增加对国内厂商产品的购买,这一趋势显著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现象。
这种不平衡状况导致价格持续走低。受中国市场采购策略变动影响,DRAM市场供应量相对于需求量显得过多。全球企业原本按照既定的供需模式进行布局,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市场秩序的平衡遭受破坏,价格下跌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需求减弱因素
市场需求疲软是导致DRAM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个人电脑及数码产品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市场亦呈现疲软态势,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显著削弱了DRAM的需求。鉴于个人电脑及数码产品是DRAM的关键应用领域,其需求的不振直接导致了DRAM消耗量的减少。
电动汽车产业增长势头不佳,对DRAM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以往,电动汽车在多个环节中依赖DRAM内存,但当前市场冷淡,导致对内存的需求显著减少。这一变化与两大行业需求的减弱相结合,共同促使DRAM市场的整体需求出现下滑。
行业竞争格局
在全球DRAM市场结构中,领先企业的优势显著。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国的美光,作为行业前三强,占据着核心位置。这些企业技术领先,产能庞大,在市场中拥有显著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厂商正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本土厂商依靠持续进步的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步在市场中赢得更多机遇。相较于海外企业,国产DRAM产品以其更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增长。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格局,还对国际竞争态势产生了显著影响,打破了既有的竞争均衡。
厂商应对策略
市场动态促使三大DRAM制造商调整了生产策略。目前,它们正将生产重心转向DDR5和HBM内存,这两种内存类型预计将在未来市场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们在新兴领域的需求潜力亦不容小觑。
计划于本年度停止生产DDR3及DDR4系列产品。此举旨在适应市场新兴需求动向,同时也是对过时生产能力的淘汰。然而,此调整可能在未来数月内导致DRAM市场供应商格局发生变动。
未来市场预测
市场对DRAM未来价格走势持有既定预期。多数观点预测,若三大DRAM制造商依照既定计划调整产量,那么供应商群体将趋向集中。此外,有观点指出,夏季过后,市场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若出现物资短缺,其价格或许会触底后反弹上升。然而,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国内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增长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的恢复速率。下半年市场能否如预期实现复苏,尚需持续关注相关动态。
当前DRAM市场正经历显著波动,对此,您如何看待国内厂商在此次市场震荡中能否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长?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