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前景堪忧
业界普遍对本田与日产的合并持谨慎看法。自合并计划公布后,双方矛盾不断,与既定目标间的差距持续扩大。起初,两家公司设定了宏伟的愿景,旨在成为年销量超800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并预期年收入将超过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将超过3万亿日元。然而,随着合并计划的失败,这些远大目标已不复存在。
本田强势提议
本田对日产的经营能力持有保留态度,并提出将日产纳入其子公司体系,并坚持要求所有高层职位由本田人员担任。尽管日产作为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财务困境中仍能保持年销量超过300万辆,本田的提议却令日产难以接受。这种立场上的分歧在谈判中引发了明显的争议。
设定盈利目标
本田公司CEO三部敏宏指出,到2026财年,日产的营业利润目标至少翻一番。考虑到日产当前的财务困境,实现这一目标面临重大挑战。然而,日产已实施多项策略,如上月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全球产能20%,以及公司高层自愿降薪50%。
合并被指无意义
卡洛斯·戈恩,日产前任CEO,明确指出合并举措价值有限。他观察到本田与日产存在众多相似之处,且双方未能有效整合各自优势。尽管日产成功避免沦为子公司,但谈判破裂并非积极信号。尤其对于市场表现而言,日产仍面临诸多挑战。
市场表现与降本举措
日产在多个关键市场表现中,北美市场在第四季度独领风骚,成为唯一实现销量上升的区域,其销量达到31.8万台,同比增长9.8%。这一成绩促使日产对2024财年的预期进行了第三次调整,并下调了销售目标。为降低成本,公司计划在6月前关闭泰国工厂,并计划额外关闭两家工厂,但具体关停的工厂尚未确定。
寻求新合作伙伴
近期,多家媒体披露,日产正积极物色新的商业伙伴,其潜在对象包括苹果、谷歌和特斯拉等美国知名企业。一方面,日产在北美市场的多款产品表现突出,该区域已成为其关键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有媒体和分析师预测,美国可能对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因此与美企合作可能有助于日产降低潜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鸿海精密工业曾尝试成为合作伙伴,但未能成功,日产和本田均对其合作表示了拒绝。目前,日产似乎在重新考虑与这些潜在合作伙伴的合作可能性。那么,您认为日产与哪家潜在合作伙伴的合作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