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开启招聘 /b>
2月19日,快科技报道,蚂蚁集团近期在其招聘平台上发布了多个职位,涉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的招聘。包括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机器人软件测试工程师、机器人电子硬件工程师等职位均在招聘中。此举表明蚂蚁集团在具身智能领域正酝酿新的战略布局。
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正在致力于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对此,蚂蚁集团官方作出回应,指出其在上一年已注册成立专门从事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公司。此外,该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业务并增加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具体而言,位于上海的这家公司已于2024年年底完成注册,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人民币,且蚂蚁集团持有其全部股份。
此前投资动作 /b>
2024年11月,天眼查App的数据表明,蚂蚁集团已采取行动。该集团当时投资了一家致力于研发“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此次公开的招聘活动进一步表明,蚂蚁集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部署是持续的,而非偶然行为。
蚂蚁集团的动作涵盖了公司注册、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以及岗位招聘的开放,这些举措有力地证实了蚂蚁集团人员所宣称的“蚂蚁在具身智能领域持续进行布局”并非空谈,而是实际在推进相关项目的进展。
行业入局热潮 /b>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5年被视为该领域量产的转折点。众多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加入竞争,例如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谷歌投资的Apptronik的“Apollo”,以及Meta公司专注于家务场景底层技术的研发。这些企业的加入使得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国际大企业纷纷采取行动之际,国内企业亦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与G1两款人形机器人已在京东平台上市销售。众多国内汽车制造商,包括广汽、小鹏、小米等,正通过自主研发、投资或合作等多种途径,在机器人领域展开布局,力促商业化进程的加快。
技术突破助力 /b>
关键角色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中由技术创新扮演。DeepSeek大模型的问世,加速了人形机器人在环境识别和任务设计等领域的进步。传感器与灵巧手技术的持续进步,亦为人形机器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其功能,使其更能满足多样化场景的需求,进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革新的持续进行预示着,未来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市场前景可观 /b>
《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揭示,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生产领域的佼佼者。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总额逼近27.6亿元,且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千亿级市场规模。这一增长势头彰显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根据高盛的预测,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扩张至1540亿美元规模,约合1.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因而成为科技投资领域的一大焦点。
国内企业优势 /b>
本月,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报告,列出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百强企业。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占据了36个席位。此外,全球56%的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总部设在中国。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鉴于市场前景的火热以及我国机器人产业链的相对完善,蚂蚁集团选择在此阶段进入具身智能领域,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在此背景下,蚂蚁集团在人形机器人市场能否站稳脚跟,值得关注。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