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SU7 Ultra的交付数量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其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速度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他们的驾驶速度,其中不乏有人在夜间将车速飙升至每小时300公里,这种在非赛道上的高速行驶引发了网友的忧虑。
交付热潮
自三月起,小米SU7 Ultra的销量持续攀升,众多车主纷纷将新车开回家。该车型凭借卓越的性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提车后,车主们纷纷渴望亲自感受其速度带来的魅力。据快科技报道,网络上涌现了大量车主分享的驾驶体验视频,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车辆速度性能的高度赞誉。
尚未公布具体交付车辆的数量,但根据社交媒体上的热议程度,可以推断交付量颇为可观。小米汽车官方似乎正在加速生产和交付工作,旨在让更多用户能够迅速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汽车。
速度体验
众多小米SU7 Ultra用户表示,踩下油门后,车辆在道路上疾驰,带来强烈的速度体验。在社交媒体上,许多视频展示了驾驶者对速度的兴奋描述,其中不乏有人在深夜尝试极限速度。更有驾驶者将车速飙升至300公里每小时,如此之快的速度在街道上行驶,令人感到惊讶。
与常规道路限速标准相较,该速度明显超出规定。与此同时,驾驶者在体验高速带来的快感时,亦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风险。这种速度往往超出大多数人的反应及处理能力。
语音提醒
若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小爱同学将通过语音进行警示。此功能旨在确保行车安全,并对驾驶员进行车速提醒。一旦检测到车速超出了常规合理区间,小爱同学将及时发出警报,以预防潜在风险。
语音提示的实际效用相对有限,众多驾驶者因追求驾驶速度,往往对小爱同学的提醒不够重视。这些提示音可被关闭,亦或被周围杂音所淹没,因而无法从根本层面遏制驾驶速度。
设置规划
雷军在直播中曾提及,他计划为车辆设定地理限制区域,并在车辆不在赛道上行驶时实施速度限制。他相信,经过撞车事件后,驾驶者会心生敬畏。然而,目前来看,地理限制和速度限制似乎并未有效遏制车主在街道上超速行驶的行为。
雷军的构想旨在平衡用户体验与安全。然而,实际情况显示,有部分车主在非赛道区域寻求超速驾驶。这一现象揭示了地理围栏和限速功能可能未开启,或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网友呼吁
有众多网友向雷军呼吁,对小米SU7 Ultra实施速度限制。他们认为,在非赛道场景中,一般驾驶者难以操控这样速度快的车辆,必须借助电子限速来确保行车安全。部分网友还提出了具体的限速方案,例如,在高速路上速度不超过160公里每小时,在市区内不超过100公里每小时。大家普遍认识到,虽然高速驾驶能带来快感,但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哪怕是一个小坑或小坡也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电子限速措施能够同时保持车辆的高性能特点,并降低非专业驾驶者操作失误的风险。这些措施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监管思考
此事引发了公众对高性能汽车上路监管的深入思考。在推崇科技创新的背景下,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变得尤为关键。相关部门或许将颁布更为严格的法规,对这类高性能车辆的使用实施限制。
汽车制造商需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并优化车辆的安全配置。小米需认真对待网民的声音,确保地理围栏和限速功能得到有效实施,以防止类似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关于小米SU7 Ultra的运行速度及其速度限制的建议,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