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京市举办了一场聚焦ICT人才培养的论坛,这一活动正值人工智能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此次论坛中,政府、产业、教育、科研以及用户等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深入交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的显著成果有哪些?它又将如何助力未来的发展机遇?
政府表态推动合作
陈之常市长在论坛会上发表演说。他强调,南京市正迅速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南京市政府与华为公司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他期待双方未来在AI及工业软件领域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并加强联合研发工作。他提出,此举将促进科研成果更广泛地应用于市场,对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提出培养体系
孙友宏院士,东南大学校长,指出产教融合对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全面培养体系极为关键。东南大学携手华为,共建ICT学院,设立联合实验室,并举办ICT竞赛,为学生搭建了接触前沿技术和参与实际项目的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AI时代的创新人才。
华为阐述育人理念
曹既斌,华为中国地区部的高级副总裁,对华为的育人理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华为坚持“技术为核心,实战为关键,产业为方向”的理念,致力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到目前为止,华为已与全国超过650所高校携手共建ICT学院。通过虚拟教研室、AI实习生计划以及创新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华为帮助超过20万名学生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
数字教材助力改革
张龙担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就数字教材的构建与应用展开了讨论。我国正积极加速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华为合作,共同研发了多款以自主技术为基石、产教融合为特点的数字教材。这些教材有效地支持了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项目,对ICT领域的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企业分享培养体系
彭红华总裁在演讲中强调,华为专注于实战型ICT人才的培养。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如运营ICT学院、开发高质量课程、举办竞赛以及促进人才的双向选择。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实战化的ICT人才培养体系。华为的目标是培养大量掌握数智化技能的人才,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兴旺发展。
圆桌研讨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上,各界精英、高等教育从业者与华为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话。与会者就人工智能时代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各抒己见,引发了思想火花。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共同研讨了ICT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和未来趋势。华为计划与高等教育机构深化合作,寻求创新合作模式。此举旨在为培养高水平的数字智能人才以及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助力。
您如何看待本次论坛提出的多种产学研结合方式,哪一种模式在您看来拥有最大的发展潜力,并有望高效地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