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快科技报道。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揭示,我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近四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在此情形下,新能源品牌的发展趋势显现出异常特征。
4S店网络整体缩量
至2024年年末,国内汽车4S店总数降至32,878家,较上一年同期降幅达2.7%。自2016年起,这标志着网络规模缩减现象的首次出现。众多4S店正遭遇重重困难,行业结构亦作出相应调整,这些变化给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4年,预计将有4419家4S店停业。这些店铺的关闭将限制消费者在售后服务上的选择,同时给行业稳定性带来冲击。这一变动在汽车行业引发了从业者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退网店铺能源类型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宏观环境下,去年共有4419家4S店宣布退网。其中,93%的退网店铺隶属于传统燃油车品牌。随着环保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燃油车逐渐失去了市场吸引力。在经营压力下,众多4S店被迫作出退出市场的决定。
数据表明,汽车能源领域正迅速发生变革,新能源汽车正逐步侵占传统燃油车在市场上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服务店正遭遇严重挑战,亟需探索新的增长策略。
退网店铺品牌分布
退网4S店中,自主品牌占比约为65%,合资品牌占比约为29%,豪华品牌占比约为6%。自主品牌退网比例较高,此现象可能与产品线丰富及部分品牌竞争力较弱相关。
合资及豪华汽车品牌正面临网络撤除的风潮,这一现象凸显了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众多品牌均不敢掉以轻心,持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退网原因剖析
郎学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副秘书长,提出价格竞争是4S店退出市场的核心原因。去年,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使得同类品牌在城市中的竞争更加剧烈。许多4S店在竞争中失去了优势,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汽车销售市场正遭遇价格战的冲击,导致购销价格剧烈波动。这一现象使得经销商在销量提升的同时,亏损问题日益加剧。此外,经销商还需承受融资到期后的还款压力,负担加重。在如此困境中,众多4S店难以维持运营,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
新能源品牌增长
尽管4S网络的整体规模有所缩减,新能源品牌的网络却持续扩大。2024年伊始,我国国内自主品牌在4S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奇瑞、长安等传统燃油车企业的新能源子品牌,以及方程豹等纯电动品牌,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大众安徽的4S店连锁全面投入运营;与此同时,上汽奥迪及特斯拉等豪华品牌的4S店连锁亦呈现增长趋势。这一趋势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潜藏着广阔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品牌纷纷加强其市场战略布局。
品牌占比变化
近期,国内自主品牌4S店在市场份额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其市场份额已突破六成,2024年这一比例更是增至64%。与此同时,合资与豪华品牌4S店的总市场份额相应减少,降至36%。自主品牌通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新能源行业持续升温,预示着国内企业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合资及豪华品牌亟需加速改革进程,以便更高效地应对市场动态。
汽车4S店领域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众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求占据优势。敬请关注评论区,参与交流,并对本文给予支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