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坐火车过程中,饮用水的获取显得格外平常,然而,这些水源的来源或许令你感到好奇。铁路工作人员为我们揭示了列车供水系统的秘密。
水箱位置差异
普速列车与动车组的水箱安装位置存在差异。据国铁南昌局南昌站的水工李七孙所述,普速列车的水箱位于车顶,而动车组的水箱则位于车底。这种设计上的不同主要源于列车结构和运行特性的不同。普速列车顶部空间较为宽敞,便于水箱的安装;而动车组则更有效地利用了车底空间来布置水箱。
该岗位的不同还影响了后续的加水步骤。在上水过程中,针对普速列车和动车组,操作的具体位置和所需难度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上水人员均接受了专业培训,具备熟练执行加水作业的能力。
普速列车储水量
普速旅客列车的每节车厢配备的水箱具有较大的容量。单节车厢的水箱最大容量可达1000升,足以满足100名旅客连续10小时的用水需求。一般情况下,将水箱加满仅需大约10分钟。
餐车的水箱具有更宽敞的储水空间,最大容量可达2000升。在列车运行期间,餐车需为乘客提供餐饮服务,因此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为此,配备了更大容量的水箱以确保充足的用水供应。
动车组水箱情况
动车组的水箱体积较普速列车更小,通常在300至500升之间。尽管容量有限,但得益于动车组的快速行驶,旅行时间较短,因此仍能确保乘客的整个行程用水充足。
例如,一次时长在2至3小时的短途动车行程中,车载小容量水箱储存的水量能够满足乘客需求。此外,动车在设计阶段便对用水设施进行了改良,提升了用水效率,确保了乘客的用水体验。
缺水应急处理
列车在运行途中若出现缺水情况,车长将向调度部门报告具体缺水车厢的编号。调度部门则会安排在停靠时间超过五分钟的车站进行加水作业。接到指令的上水工将迅速且精确地定位到缺水的车厢。
他们凭借深厚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能在短短3分钟内迅速为车厢补水。这一流程的高效性,确保了列车上旅客用水供应的及时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缺水给旅客带来的困扰。
水箱水位显示
在列车加水口附近,设有指示灯,该装置显著简化了加水作业流程。当指示灯呈现黄色时,意味着水箱水位不足,需立即进行补水;而当三盏指示灯均为绿色时,则表明水箱水量充足,无需加水。
上水工能迅速通过指示灯确认水箱剩余水量,此举有效提升了加水作业的效率。在交通繁忙的车站,此设计使得上水工能够快速判断多节车厢的加水状况,确保列车在快速补水后能顺利继续运行。
车站供水方式
车站为列车补充水源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部分车站通过接入当地自来水管网,直接获取自来水,确保了水质的安全和供应的持续性。
车站通常配置有大型储水设施,用于储存和加压水源。借助高压管道,水能迅速被输送到列车的水箱中,以满足列车补水的时间需求。此外,列车水箱中的水还连接到电茶炉,机械师在乘客登车前会检查电茶炉,以保证旅客能够饮用到清洁的热水。
公众或许会对这些列车的供水细节如何作用于列车整体运营成本产生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