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掀波澜
2月10日,快科技发布消息,摩根士丹利发布《人形机器人100:构建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研究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众多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领域的公司,迅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报告犹如平静湖面抛入的石子,激起了业界对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的深入探讨。
报告内容详实,对各个区域及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进行了精确剖析。自发布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迅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同时为投资者与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资讯。
亚洲企业唱主角
根据最新数据,亚洲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市场中所占比例达到73%。中国公司以56%的市场份额领跑,位居全球第一。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中,亚洲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成为推动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中国企业的杰出表现非偶然现象。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保障了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了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同时国家的有力支持为产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亚洲,尤其是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迅速崛起。
中国份额占主导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我国占比高达63%,其中“身体”环节的集成企业占比45%。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并彰显了中国企业在相关技术和生产领域的强大实力。
我国企业持续提升研发投入,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步占据优势。在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领域,我国企业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有力推动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
投资选择差异大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指出,西方投资者在投资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选择相对有限,他们主要关注特斯拉、英伟达等少数几家知名企业。相较之下,中国在同类领域的进步则十分显著。
这种差异主要源自各国产业环境和政策导向的不同。在中国,完善的产业架构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而西方国家由于诸多限制,可供投资的选择相对较少。
企业构成多元化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领域,中国智元机器人等六家厂商与美国多家企业共同构成了核心竞争群体。此外,该报告将排名前一百的企业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大脑公司涵盖甲骨文、百度中国等知名企业;在身体公司领域,ABB、中国旭升集团等企业数量尤为集中;集成商方面,现代、比亚迪中国等企业亦占有一席之地。这种企业结构的多元化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全面进步。
市场潜力引遐想
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在美国,大约75%的职位和40%的员工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影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万亿美元。在中国,预计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6万亿元,总数量有望达到5900万台。
巨量数据拓宽了产业的想象空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展,预计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请问您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哪个行业实现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