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化冲击
奥博穆,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强调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猛。尽管保时捷已推出多款电动车,但公司面临成本增加和销量下滑的双重压力。当前,中国市场正经历不断的调整,这一变化对保时捷的销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这种市场冲击使得保时捷在中国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自踏入中国市场,保时捷展现出了良好的业绩。然而,面对电动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其未能迅速适应,新产品的推出并未显著提升销量,反而加剧了成本压力。
北美市场逆袭
2024年,北美市场销量达到8.65万辆,使保时捷在该地区成为新的销量冠军,超越了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一转变显得格外意外,同时也突显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在北美市场所展现的巨大潜力。
昔日,中国长期占据保时捷关键消费市场地位,而今北美地区已超越其成为主要市场。这一变化揭示了各地区市场需求演变以及保时捷在不同区域市场策略成效的差异性,进而对保时捷全球战略布局产生了新的影响。
车型更新困境
2024年,保时捷推出了四款全新车型,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然而,其中超过五分之六的车型系列更新对公司盈利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现象揭示了频繁更新车型可能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市场适应性挑战。
新车型研发、生产与推广的费用相当高。市场对于频繁更新的产品接受度有限。这导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当前的盈利,也削弱了公司对未来盈利的预期。
盈利目标下调
保时捷面临政治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期利润率目标已下调至15%-17%,较之前19%的预期有所降低。预计到2025年,营业销售回报率将进一步下降至10%-12%,低于2024年的14.1%。这种盈利能力的下降对公司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公司下调盈利目标,这一举措体现了公司所遭遇的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战略调整的迫切需求。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保时捷亟需找到在不确定市场中维持盈利增长的有效策略。
电动化目标调整
2024年交付的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27%,这一比例在所有外资豪华品牌中算是不错。不过,保时捷已经开始对电动化战略进行调整。原本计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将超过80%,但在面临盈利压力的情况下,这一目标可能需要调整。
中国电动车领域竞争态势严峻,保时捷需重新评估其电动化发展步伐。公司正努力寻找一种策略,该策略既能有效推进电动化战略,同时确保盈利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动态与增长需求。
在华策略改变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调整策略,不再以销量为首要目标,着重强调利润对商业模式的至关重要性。公司未设定2025年的销量目标,并暗示该数字可能低于2024年。为应对市场变化,保时捷在去年年底启动了中国区的裁员计划,涉及员工及外包员工,裁员比例分别为10%和30%。此次裁员将提供“N+6”的补偿方案。此外,保时捷还计划到2026年底将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从约150家减少至100家。
该策略的调整目标在于削减开支、提高运作效能,以更优姿态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此举亦引起了外界对其在中国地区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保时捷能否借助此策略实现突破,再次在中国市场取得佳绩?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并请记得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