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逻辑失效
高关税通常有助于美元的稳定,因为它可以降低对外币的需求,并起到一定的风险规避效果。但当前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已超越这一传统观点。投资者更关注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尽管理论上高关税可能对美元有利,但他们对其信心依然不足,资金流动也未如预期般发生变化。
当前,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其中,制造业表现低迷,消费市场活力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同时,高关税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这一现象与以往金融市场规律不符。
特朗普的算盘
特朗普推行“关税策略”,目的在于:首先,巩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次,寻求债务缓解。他通过提高关税来捍卫本国科技企业的利益,并试图阻止外国科技产品流入。此外,特朗普还将关税作为谈判中的筹码,旨在争取更有利的贸易条件,以减轻债务负担。
制造业回归运动似乎只是口头上的呼吁。尽管有强烈倡导,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实际成效并不显著。众多企业因成本和供应链等因素未采取实际行动。此政策实则是一种政治策略,旨在赢得特定群体的支持。
历史教训深刻
美国在历史中常采用保护性措施来支持特定产业。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政府提升了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防止其受到国际竞争的冲击。然而,这些做法引发了众多问题。
保护主义行为导致市场变形,创新活动受限,企业过度依赖政策庇护,丧失了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在行业内,企业无需通过技术升级或成本削减来维持生存,这种状况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进而引发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政策目的剖析
特朗普实施税收调整并非旨在促进制造业真正回归,实则旨在增强谈判筹码。通过征收关税手段,他施压贸易伙伴,迫使其在谈判中作出让步,争取对美国更为有利的贸易条件。每当宣布加税措施,国际市场无不关注并感到紧张。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指出,所公布的是关税的最高限额,这一限额的实施存在调整的可能性。这一做法为谈判提供了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美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其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胀与经济风险
若他国未达成让步,特朗普可能实施高额关税策略,进而加剧通货膨胀,导致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减轻政府偿还债务的负担。然而,此举可能在国内引发经济问题。
当前全球贸易冲突加剧,美国面临通货膨胀失控的风险。众多机构预测,美国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步入滞胀状态。鲍威尔指出,关税将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失业风险增加。他认为,目前调整货币政策尚为时过早,这一观点凸显了美国经济的困境。
全球经济走向
经济衰退期间,关税大幅上升带来严重影响。1932年关税水平几乎达到60%,导致1930至1934年间全球贸易额锐减66%,25个国家遭受严重通缩,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打击。这一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当前的贸易争端可能引发相似的危机。
全球贸易面临风险加剧,各国为规避风险,外贸规模将有所缩减,发展策略更倾向于“安全”。美国经济可能遭遇短期滞胀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已成既定趋势。美国债务危机可能撼动美元地位,并可能触发全球金融动荡。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特朗普可能将责任推卸。无论关税政策如何实施,全球贸易秩序的崩溃和经济放缓的趋势难以逆转。目前公布的信息仅限于关税的最高限制,但若市场预期中国有能力进行有效反击,那么A股市场即便经历短期波动,也有可能稳定并逐渐回暖。对于美国实施的这一高关税政策,各界普遍关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