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行业备受关注,企业高层人事变动及战略决策动向常成为行业焦点。台积电作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其创始人张忠谋在其最新自传中透露,2013年他两次尝试邀请黄仁勋出任公司CEO,但均未成功。这一信息在业界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深入的讨论。
自传出版透露选才旧事
11月29日,周五,张忠谋的传记《张忠谋自传:下册一九六四——二〇一八》正式发布。退休之后,张忠谋积极投身于多项活动,其中撰写自传的下册是其中重要的一项。2018年,86岁的张忠谋完成退休,将台积电的领导职责转交给了刘德音和魏哲家,这一举措标志着台积电迈向了新的时代。自传下册详实记载了张忠谋在德州仪器的工作经历以及台积电的创建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其事业发展的珍贵资料。
张忠谋在人才选拔上,并不仅局限于公司内部渠道。对于像台积电这样的企业规模,引入外部人才有助于带来多样化的观点和丰富的经验。这种策略体现了他对人才资源的全面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战略规划上的长远眼光。
黄仁勋成为理想人选
2009年,张忠谋在77岁高龄时回归台积电担任CEO,直至2018年退休。2013年,他开始物色接班人,黄仁勋被纳入候选名单。黄仁勋在半导体领域的多方面才能使他成为理想的接班人。他的个人特质、专业背景以及对半导体的深刻理解,都与张忠谋对CEO角色的期望相契合。当时,台积电正寻求外部人才,期望新领导能带领公司开启新的篇章,黄仁勋显然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张忠谋对此事给予了极大关注,他花费了10分钟时间向黄仁勋详细介绍了自己对台积电的展望。这一举动充分表明,张忠谋真心希望黄仁勋能够深思熟虑,考虑是否愿意承担起领导这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的责任。
婉拒原因及后续发展
黄仁勋的回应出乎了一些人的预料。在张忠谋的提问面前,他起初认真倾听,最终表示:“我现在已有职务。”几周之后,张忠谋再次提出相同的问题,黄仁勋重复了相同的答复。这种看似单纯的拒绝背后,可能包含着复杂的原因,或许源于他对英伟达职位的深厚情感,或许涉及其他个人因素。
该事件未对两家企业间的进展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继此之后,台积电与英伟达深化了合作,携手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力。
市值对比揭示机会难得
2013年,台积电市值攀升至900亿美元,英伟达市值则不及台积电的十分之一。从企业规模及影响力角度审视,这理应是黄仁勋掌控一家巨型半导体制造企业的绝佳时机。然而,黄仁勋并未被这一职位所吸引。通过分析企业市值等客观指标,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他当时拒绝的背后,更多体现了他个人的坚定决心。
台积电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头羊,其丰富的资源和优质平台吸引了众多职业经理人的目光。黄仁勋的这一举动,促使外界对其职业发展轨迹产生了广泛的讨论。
报酬吸引力被看淡
值得关注的是薪酬这一议题。自2007年以来,黄仁勋一直位居全美薪酬最高的CEO榜单,年薪高达2460万美元。张忠谋提出,尽管台积电未提供股票,但固定薪资和分红之和无疑超过了黄仁勋当年的收入。尽管如此,黄仁勋的决策并未因薪酬的竞争力而有所动摇。这表明,对于某些职业经理人来说,薪酬并非唯一考量因素,职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个人对工作的偏好同样至关重要。
薪酬始终是公司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黄仁勋的观点揭示,在部分高级人才眼中,职业内容、办公条件及对企业的认同等非经济性因素亦占有显著比重。
当前企业市值排名
截至目前,台积电和英伟达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内占据重要地位。周五结束时,台积电市值接近9600亿美元,英伟达市值约3.4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这两家公司取得的卓越成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如果黄仁勋曾领导台积电,其发展路径会有何变化?是加速前行,还是选择不同的道路?这一议题不仅是行业内的关注热点,也激发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期待读者在阅读结束后给予点赞和转发,并在评论区发表对这一话题的看法。